《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6-19 17:17:04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                           授课单位:经济管理系
学时: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贾晋201405
学分: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性质与作用
1.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和其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它主要讲述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物流基础知识模块、物流业务模块、物流延伸模块、物流实践模块等四个模块。本课程阐述了物流总体及系统知识,作为物流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现代物流概论是为了解决对物流墓本内客的认识问题为讲一步学习物济专业课打墓础:而对干非物流专业的学生而言则是解决物流知识的普及问题。
1.1.2课程作用
 (1)在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模式中处于关键位置,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起到承前龙后作用。
《物流管理概论》作为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与该专业前设的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后续专业课程采购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第三方物流管理等自然衔接,构成体现物流管理专业工作过程特点的专业课程体系,它不仅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也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考取助理物流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做准备。
 (2)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模拟公司,建立业务档案,营造职场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徒进作用
按照职业素养养成的目标,在本课程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内容采用项目驱动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团队协作,注重教学过程的职业素养养成。经过本课程学习,可以达到职业素养目标有: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相互沟通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本管理意识、战略合作意识、协作双赢意识等。
1.2课程基本理念
( 1 )强调 “ 校企深入合作 ”
课程组主动自觉地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在《现代物流管理》课程设计中,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论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及考核标准的制定。从而确保了课程整体设计更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学生有一个月的时间是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工作现场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教师和企业业务骨干共同完成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任务。
( 2 )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在课程设计中,首先按照核心职业能力要求,把理论学习、动手能力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结合于特定的发展情景及实训任务、项目中;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协调、合作的观念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利用在校学得的知识和经验,为提高企业现代物流管理绩效、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再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科学选择教学媒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爱学、会学、会用,以全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效。
( 3 )强调“以就业为导向”
将“为就业服务”的理念融入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中,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突出了课程的职业性要求。为了让学生尽早地体会到职业环境,学校投入巨资打造了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构建了仓储中心、学生实习超市等实训场所,通过企业化实景教学,让学生边做边学,力求实现课程教学与就业培训的 “ 零距离 ” 。与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直接开设企业员工培训课程,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多赢。
 
1.3课程设计思路
我们根据几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突破了 “物流管理是基础是一门基础的理论性课程,基本没有实践教学内容”的传统观点,而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兼顾职业能力标准实施,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出发,实践了以下的基本理念

  1. 根据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确定课程的目标
  2. 根据课程的目标确定课程的内容标准
在设计技能标准时,以明确的行为动词描述学生应达到的标准或底线,如“说出”、“解释”、“总结”、“列举”、“解决”、“模拟”、“操作”等具体的行为动词,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里的”掌握“、”理解“、“了解”等模糊词汇。
  1. 根据课程内容标准确定教学内容
  2. 根据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课堂体系。课堂上明确要完成的任务、实现的目的,让将抛弃以往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教学法:在每章的开始有开篇案例,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本章涉及的知识有初步了解。然后分层次分点讲解知识点,最后进行章后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并出一份分析报告,下一节课做案例展示,以此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5)根据标准、目标以及课堂内容构建多样的考核体系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 学会物流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 
  2. 学会各种运输的优缺点、运输合理化的措施; 
  3. 学会仓储管理的流程和库存合理化的策略; 
  4. 学会配送管理的流程及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方法; 
  5. 学会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及实现其合理化
  6. 学会包装、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 
  7. 学会流通加工的基本模式以及合理化措施;
  8. 学会第三方物流的起源、发展; 
  9. 学会企业物流的各种形式及采供物流的操作要点; 
  10.  学会物流信息技术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2)能力目标 
  1. 会进行运输合理化分析和制定合理化运输方案; 
  2. 能够进行物资的仓储操作及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 
  3. 能够进行配送中心的选址和规划; 
  4.  能根据各种情形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及技术; 
  5. 能进行第三方物流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 
  6.  能够独立操作一定的物流信息系统;
(3)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1.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2. 坚持准则、廉洁自律、严谨规范的法律意识; 
  3. 分工明确、职责明晰、协同高效的岗位意识; 
  4. 勤学思辨、参与决策、服务领导的管理意识; 
  5. 理论扎实、实务熟练、精益求精的职业技能。
3.课程内容与要求
3.1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或学习领域描述
我们将理论教材结合国家物流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物流管理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实训项目,从物流企业的调研认识入手,经过认识物流基本概念、认识基本功能能、物流信息系统以及物流行业拓展等四个综合项目,并在此过程中贯彻物流管理操作技能模块和管理技能等具体的实训项目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
3. 2项目(或学习情境)设计

能力训练
   
子项目 学习内容(具体工作任务) 要求(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课时
项目1:物流认知 1.1 物流企业调研 ①掌握物流的概念、物流的分类、物流在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地位
②掌握企业获取利润来源的因素,第三方物流运作流程
①能总结物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说明企业如何通过物流管理产生利润。
②能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
共计12课时
1.2 物流企业参观 ①掌握物流企业的生产要素;生产流程与生产模式
②对物流企业对应的岗位设置和岗位工作有初步的了解。
①认识物流企业生产过程及企业的岗位划分
②能总结物流企业的作业流程
项目2:物流功能 2.1运输功能 ①掌握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②掌握运输线路优化方法
③掌握车辆配集载的方法
 
①能进行运输方式的选择
②能合理选择运输线路
③ 能进行车辆的配载
 
共计36课时
2.2仓储功能 ①掌握仓储的功能和作业区域划分的方法
②掌握仓库容量的计算方法
③ 掌握仓储合理化的评价指标
 
①能对仓储进行平面布局。
②能根据货物的特性进行仓储存储容量的提高提出改进方法
③ 学生能对仓储现状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措施
 
2.3装卸搬运功能 ①掌握装卸搬运的特点
②掌握装卸搬运的设施和设备
③掌握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①能根据不同的物资设计装卸搬运方法。
②学生能根据仓储装卸搬运作业的现状提出改进措施
2.4 包装功能 ①掌握包装的技术
②包装材料的特性
③包装标准化和包装合理化。
④掌握包装标志的表示方法
①能根据货物的特性选择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
②能根据货物标注包装标志。
③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装合理化的作业。
 
 
  2.5 流通加工 ①掌握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
②掌握流通加工的作用和功能
③掌握流通加工的主要形式
④掌握流通加工合理化的原则和方法
 
①能选择合理的流通加工方法和手段
②能区别生产加工和流通加工
 
 
 
 
2.6 配送功能 ①订单的分配和拣选原则
②配送的功能和配送要素
③电子标签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①能进行货物的入库上架作业,会使用堆垛机械
②能根据配送作业情况进行订单的分配和拣选。
 
 
项目3:物流信息系统 3.1 物流信息与物流决策案例分析 ①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物流信息收集的规则。
②掌握物流信息在物流决策中作用,物流信息对物流决策的影响。
①能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整理。
②能根据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对物流运作作出决策
共计8课时
3.2物流信息技术操作 ①掌握条码识别技术
②条码的种类及应用
③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作用和优势
④电子数据交换的作业流程
①能正确设计条码的格式及组件物流条码应用系统
②能设计企业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③ 能进行电子数据的传递
项目4:物流行业模块 4.1第三方物流 ①了解第三方物流的内涵、特征以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②理解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
③掌握企业第三方物流决策的方法及防范第三方物流合作破裂的技巧;
④了解国内外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动态和新技术。
 
  • 能够初步优化物流服务水平;
  • 能够以不同的身份做出第三方物流决策。
 
共计16课时
4.2国际物流 ①掌握国际物流的特征
②掌握国际物流常用的单证格式和内容
①能列举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的流程,
②能办理货物运输代理手续和单证填写。
  4.3供应链物流
 
①掌握供应链结构模型和特征。
②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
③熟悉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领域和内容。
④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及应用
⑤了解传统库存管理的弊端
⑥掌握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库存的原理和实施步骤
①观察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现象。
②理解“牛鞭效应”的成因
 
③能分析供应链环境下的VMI库存管理模式及其改变存货所有权的方式。
④能分析VMI所带来的库存成本及服务水平的变化
 
 
4.4绿色物流 ①了解物流与环境的关系,物流系统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物流发展的制约
②了解绿色包装、绿色运输、逆向物流管理
  • 能够选择绿色包装、绿色运输
  • 能够进行逆向物流管理
 
4.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4.1教学模式
 (1)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式
本课程部分章节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将理论和实验融为一体,进行现场教学。该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是在课程在理论教学中依托实际案例,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指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二者融会贯通。
(2)项目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均提出本项目要解决的问题。该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是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一个个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还引导学生并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
本课程在讲解解决实际问题时,常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是联系生产实际,使内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便于记忆,训练了学生对理论实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本课程中事先对案例分析的具体过程进行充分的设计,考虑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向学生下发有关案例;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讨论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在教学中,课程组成员都能够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教学目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安排、目标和情景、对象,使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法、实践法等,比较好地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教学的推进中积极思考,潜力得到有效开发和激发,使兴趣和个性得到必要的尊重。
 
4.2教学方法与手段
 

能力训练
项    目
子项目 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1:物流认知 1.1 物流企业调研 1、讲授法
 2、参观讨论
 3、小组归纳总结
1.2 物流企业参观
项目2:物流功能 2.1运输功能 1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实际操作5、比较分析法
2.2仓储功能 1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实际操作
2.3装卸搬运功能 1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实际操作
2.4 包装功能 1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实际操作
2.5 流通加工 1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实际操作5、比较分析法
2.6 配送功能 1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实际操作5、比较分析法
项目3:物流信息系统 3.1 物流信息与物流决策案例分析 1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展示教学法
3.2物流信息技术操作 1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
项目4:物流行业模块 4.1第三方物流 1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展示教学法
4.2国际物流 1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展示教学法
4.3供应链物流 1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展示教学法
4.4绿色物流 1讲授法 2视频 3案例分析以及热点问题讨论4、展示教学法
 
 
4.3教学评价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期末对学生进行闭卷笔试,称为终结性考核,主要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卷面成绩为100分,学生最后得分占总评成绩的50%。  
   2.教学过程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职业道德、平时作业、自学能力、课堂任务四方面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进行评价,称为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成绩共50分,占总评成绩的50%。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职业道德(10分) 

 (2)作业(5分)
①坚持准则,不做假。主要是独立完成各项任务,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

     (3)自学能力(5分) 
善于钻研总结实务工作,能够自学课堂任务需要的知识,能够及时学习新业务新知识。
 (4)课堂任务(30分):课堂表现、讨论及其他相关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
5.课程实施条件
5.1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5.1.1专任教师

  1. 具有物流管理相关专业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2. 每年物流行业相关挂职锻炼时间不少于2个月
  1. 具有高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 
  2. 具有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5.1.2兼职教师
  1. 具有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
  2. 从事物流行业相关工作经验不少于5年
  3. 担任企业的技术带头人或参与企业的培训工作
  4. 具有一定的业务职称
5.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5.2.1校内实训基地

  1. 物流运输实训(实验)室
  2. 仓储与配送实训(实验)室
  3. 口岸物流实训(实验)室
  4. 物流信息实训室
5.2.2课程对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
学院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依托行业和社会资源,与顺丰速运天津分公司、黄骅港务集团、北京汽车黄骅分公司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建立了布点合理、功能明确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并聘请了多位企业工程师、业务操作骨干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5.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3.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1)打破传统的学科教材模式,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材编写。 
(2)校企联合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教材,教材编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为目标,注重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突出“理论够用、重在实操”和“简单明了、方便实用”的特色,内容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操作和管理实践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为企业所欢迎的高技能应用性成本管理经营和操作人才。 
(3)通过工作任务的需求,从有利于各专门化课程的学习出发,以够用为度为原则,设定能力目标,能力标准,引入高职学生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4)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举加深学生对物理成本管理实务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5)对于涉及物流管理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教材应以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其中。 
(6)本课程标准为最低标准教材内容应有所区别拓展,将物流的新内容、新技术、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以满足物流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目前主要使用教材:马俊生 潘昊明:《物流基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
参考教材:①陈岩、姜波《物流基础》,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
②崔介何:《物流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③王之泰:《现代物流管理》,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 
5.3.2课程网站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目前该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正在积极建设中
5.3.3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有授课计划、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等,多管齐下,避免教学形式上的单一。
②课外教学资源参考书目也同样为国家规划教材或教改教材或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教材内教学内容单调性。网络资源则主要参考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中国物流产品网,学习最新的物流政策及教学手段方式等,提升自己专业执教能力。
http://www.jingpinke.com/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
http://www.chinawuliu.com.cn/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
http://www.56products.com/ 中国物流产品网
 

上一篇:《统计学基础》课程标准
下一篇:《西方经济学》课程标准
Copyright 沧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5024443号-1
地址:河北省泊头市解放西路光明街150号 邮编:062150
http://www.czptc.edu.cn 建议您使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